11月6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发布公告称,公司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11月5日的债权人会议上获得通过。
公告称,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分别获所需的法定大多数计划债权人(第一类)(编注:银团贷款组别)及计划债权人(第二类)(编注:美元债及其他债权)批准。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将于12月4日进行的聆讯上寻求香港高等法院认许该计划。
其中,共计41名计划债权人(第一类)中,债务总额约41亿美元,有33人投赞成票,支持率83.71%;共计2382名计划债权人(第二类)中,债务总额约112.275亿美元,有2364人投赞成票,支持率96.03%;均超过香港法律要求的75%门槛。
此举意味着,这家头部民营房企境外债务重组,跨过最为关键的一道关口。
据了解,碧桂园此次境外债重组,采取“现金回购+股权工具+新债置换+实物付息”等多元组合工具,旨在从债务规模、期限、成本三个维度系统性重塑债务结构,构建更具可持续的财务基础。
按照公司披露的数据,在境外重组方案所有选项足额认购情况下,重组完成后碧桂园预计降低债务规模约117亿美元,对应人民币约840亿元有息债务。此外,重组完成后,预计确认最高约700亿元人民币重组收益。

据公司11月4日公告,2025年10月,碧桂园连同其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单月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29亿元人民币,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以此计,今年前10个月,该公司实现销售额279.6亿元。
截至上述公告发布,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境内存续债券3只,债券存量规模53.70亿元。另有存续中资离岸债20只,其中美元债存续余额为96.410亿美元,已违约。
此前,碧桂园于2025年1月披露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关键条款,至4月11日正式公布重组支持协议。
境内债务方面,9月29日,碧桂园8笔境内债券重组方案经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涉及本金金额合计约133.32亿元。境内债重组所有选项足额认购情况下,预计该公司可实现削减债务本金50%以上,债务期限最长达10年,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债券利率下降至1%,且付息方式调整为“先本后息”,将显著减缓债务偿还对现金流的挤压。
此前,8月29日,碧桂园发布中期业绩公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期内实现总收入约为人民币725.7亿元,同比减少28.9%;实现净亏损约196.5亿元,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应占净亏损约190.8亿元,同比下滑48.56%。而在去年同期公司实现151亿元利润。报告期内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67.5亿元。亏损主因是房地产项目结算规模下降、毛利率持续低迷,以及因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资产减值增加。


发表评论